发布日期:2022-05-24 11:05 浏览次数: 次
医院等级评价是对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系统评价。其重点是使日常评价和日常评价,将标准深入到日常工作的细节中,并转化为员工的工作习惯,以实现说、写、做的一致性。为了有效地将评价标准实施到管理中,使整个医院逐步掌握标准要求,融入日常工作,成为符合标准要求的机构,往往需要合理的准备和实施过程。
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建议将评审准备分为五个阶段:
一、统一思想,建立共识。
二、学习标准和实施分工。
三、自查梳理、整改推进。
四、模拟评审和查缺补漏。
五、欢迎评审准备和现场评审。
通过对评审工作进行分解,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有效把握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有序推进评审工作。
一、统一思想,建立共识。
●建立评价推广组织:主要职责是组织和领导评价工作,形成评价推广计划,掌握评价工作推广的步伐,解决跨部门合作问题,做好指挥、协调和协调工作。
●制定评审推广计划:评审工作涉及内容多,覆盖面广。我们必须有一个系统的推广计划,合理规划推广的节奏和步伐。该计划应包括:医院的预期评估时间、总体安排、任务分工、推广方法和奖惩措施。虽然我们提倡日常评估,不建议将评估转化为一项运动,但它实际上有一个起点和终点来促进评估工作;我们可以将此过程视为项目管理的过程。医院可以使用甘特图制定阶段性里程碑,明确阶段、任务、责任和目标,并将其作为后续阶段审查进度的重要依据。
●召开评审启动会议:医院评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夜之间完成;因此,医院管理者需要在初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共识,营造良好的医院评审氛围。现阶段,建议召开评审启动会或评审动员会,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参会人员范围尽可能广。一个庄严的仪式可以让全体员工感受到必然的信心和决心,会后,他们应该继续运用新媒体在医院内外营造一种氛围。
二、学习标准和实施分工。
●学习标准,深刻理解和把握标准的内涵。
根据多年的咨询经验,发现大多数医院在初中第一天看起来很简单。他们经常采用各部门自学或外出参加多个培训课程的模式。然而,尽管评级标准与一些相应的国际标准相比更为具体,但把握其本质的关键是对标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熟悉标准以外的医院管理相关制度。
比如4.1.1.1要求医院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各委员会的人员结构要合理。对于这个项目,很多医院不知道如何合理定义人员结构,所以可以看出他们不熟悉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
在许多情况下,一项规定将与不同时期(国家或省、市颁布)颁布的多项相关制度有关,医院管理干部通常没有这种敏感性,不会继续学习国家标准。这往往导致许多医院走了很多弯路,因为规定的研究不到位,无法掌握内涵。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邀请有评审背景的专家对规定要求进行深入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想法,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规定分工,明确工作职责。
在深入研究和掌握标准本质的前提下,医院管理者应根据各部门的职责进行分工。对于升级后的医院,部门负责人经常认为分工超出了部分职责,并引起争议。
这通常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在二级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之前,医院需要根据三级医院的要求进行准备。因此,医院的功能定位和工作内容越来越广泛。同样,各部门的职责要求应根据三级医院的要求进行重新调整;第二,审查条款的设计是基于患者的安全性。考虑到整个过程和治疗的连续性,标准本身打破了部门壁垒。在分工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条款,其中一部分是部门a,另一部分是部门B。
因此,各部门对分工存在争议是正常的。此时,审查促进组织需要耐心解释,并结合医院情况进行仲裁。各部门负责人要着眼大局,以患者安全为思考点,配合日常工作中的审查要求。
三、自查梳理、整改推进。
图片
●条款和标准分配后,各部门负责人应将条款与各部门的日常工作相结合,在各部门重新分配,使每个人都有责任。然后,指定人员根据标准逐一查找存在的缺陷和缺陷。缺陷是指标准中的要求,医院在以前的管理或工作中没有建立相关内容。升级后的医院经常会遇到这个问题,比如二级医院升级到三级医院的内容;缺陷是指规定和标准的要求,医院部分正在进行或工作执行不到位。因此,我们必须进行自我检查,整理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具体事项。
●部门内部组织会议,讨论并制定整改计划。这一类别通常基于有缺陷的规定。对于以前超出职责或医院没有管理标准的新内容,建议评估推广部门统一汇总后,根据文章或工作熟悉情况召开联席会议,讨论方向后,由主要责任部门制定整改计划。这部分整改计划也建议列入管理层,并分阶段跟踪实施情况。
现阶段将出台许多新的管理制度,建议注意以下基本原则:
1.管理措施和新制度的管理措施和新制度。
2.要对病人有利。
3.要求员工能够执行。
4.在形成措施和制度的过程中,要有建立-讨论-确认-培训-实施-监督的过程。
5.所有的规章制度都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四、模拟评审和查缺补漏。
●经过一定时期的前期准备和工作推广,医院的许多制度和操作流程都得到了修订和完善,能够在制度层面满足标准要求。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一线的实施,需要将标准和制度的要求落实到行为层面。在这个阶段,医院需要建立一个评估小组。一般建议将医院自评小组与医院外专家小组相结合。医院自评小组由各主管医院的领导领导,根据规定和要求,结合评审标准,进行地毯式调查,深入各项规定和要求,确保从制度建设、人员培训、工作实施、日常监督到不断提高整个过程的完整性。建议根据规定对各部门的完成情况进行ABCD分类。模拟评审完成后,各小组统一汇总,确定标杆部门,通过标杆学习帮助其他部门发现差距,作为后续推广的重点;院外专家组借用第三双眼睛对医院进行诊断,并对医院内存在的问题和纠纷进行解答,并让员工及早熟悉评审现场。
●形成医院等级评定自评报告,结合医院内外评定结果撰写自评报告,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逐一说明每个条款的当前级别和缺失点。为了深入理解C/B/A的层次关系,大多数条款C级表明医院有一个系统,并且正在按照系统实施,但目前缺乏监督B级在C级的基础上,职能部门有定期监督。这里必须有监督的痕迹,监管者自己也知道这项工作的过程、标准和管理重点A级在B级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持续改进的结果已经稳定了半年多。因此,在填写条款级别时,必须严格真实。特别是,a条必须有改进措施和改进结果的比较。
五、欢迎评审准备和现场评审。
●所有的工作都准备好了,审查的到来。此时,所有员工都处于期待和紧张的状态。在这一阶段,有两个关键工作点。首先是内部人员的状态调整。不要因为评估而影响日常工作。以平常心认真落实各项制度,确保患者安全为核心。二是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包括接待安排、陪护人员选拔、回答问题注意事项、医院患者培训等,确保整个评审过程顺利、有序、高效。
●医院在满足审查的过程中必须从事实中寻求真理。在回答问题时,员工应仔细听问题,谦虚,不要故意强调或干扰评审员的工作。